大概是两年前,我第一次读完了杜工部的八首《秋兴》。严谨地说,“读完”或许不太确切:毕竟高中时就已经有了一些印象;研一时又和朋友略微提到过;可是,我却也不敢说自己第一次“读懂了”、“读明白了”:即使自称一个普通的爱好者对我来说都有些过誉,更遑论在煌煌数部集注前侈谈“读懂”。昭昭前人之言珠玉在前,我却还远未能将其拾尽。我不敢就这样说我“读懂了”。但是,那一天读完这八首诗后的感情还留在我的心中。这块垒无法经由我拙劣的文笔和笨拙的感官细细拆解描绘,于是便让我产生了于江边感时伤怀,极目远眺,“把栏杆拍遍”的冲动。后来,机缘巧合下又读到了叶先生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算是大概了然了这八首诗到底说了什么。此时,我的心便对我说:“你或许应该去看看杜工部怀念的地方。”这便是此次成行的缘由了。

虽然如此,毕竟也拖了两年。这两年里,种种杂事缠身,固有的懒惰又让我寸步难行。这一计划只好停留在脑海里。幸好,前段时间的种种事情让我又想起了这一或许可以被称为“约定”的东西,于是便用国庆假期交换了在工作日出游的机会,订好了机票酒店,来到了西安。

单论西安本身,十三年前小学毕业时就已经去过。当时的记忆大部分已经模糊不清,唯有西安站的矮站台、嘈杂的回民街和大明宫的“大土丘”还莫名清晰。这么说也确实是,一个懵懂的小学毕业生又能记得些什么呢?以前我也曾爱李白的瑰丽豪迈与洒脱,爱那有着“建安骨”的“蓬莱文章”,时至今日一篇作品的风骨已经内化于我的审美标准;以前我也读不懂鲁迅的文章,觉得过于佶屈聱牙。到了现在,反倒是杜工部的沉郁顿挫更得我心,也慢慢喜欢上了鲁迅的《野草》。我观昨日之我,的确是有些“不知青天高,黄地厚”了。

扯远了。开场白也说得够多了,还是谈回这次旅行本身吧。交通方式上,曾在直达列车和飞机之间犹豫:飞机的确快,但以前的文章里提过,我挺喜欢列车的,所以本想选一班夕发朝至的火车。可上海到西安毕竟没有始发终到的直达或者特快列车,在铁路局优先长途的政策下实在是难受。虽然不是买不到,但我实在不喜欢还要等候补——毕竟不是回家。至于动车,哈哈,经历了本科四年后我觉得长途非卧铺动车就是一个笑话。加上正好从上海到西安有C919,那就还是飞机好了。于是,在2025年的10月12日,我终于踏上了这次失期已久的旅程。

Day 0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

《哀江南赋》,庾信

对于西安本身,我最新的印象反而是来自于最近读的《西都赋》和《西京赋》。且不论汉赋特有的辞藻华丽极尽铺陈,仅是前者的“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还有后者的冯虚公子之言于安处先生,就给我带来了极深的印象;后来又读到《哀江南赋》里所写的,“践长乐之神皋,望宣平之贵里。渭水贯于天门,骊山回于地市”,虽然是千年前的旧事了,可如此看来西安姑且也当得上一句“自古繁华”。那么,抱着追寻杜工部足迹的期待与对西安些微的憧憬,我乘上了飞机。

左:C919可爱的翼稍小翼;中:C919特供飞机餐;右:甜点特写,主要是冲着印了C919的白巧克力。

在西安安顿下来后已经是晚上了,姑且在酒店对面的革命公园走了走,也瞻仰了一下两位伟人的塑像。

此时天并没有黑,只是厚重的乌云遮挡了仅存的天光,所幸仍有一丝缝隙能看见入夜前的微光。

尔后本打算往西走走去看看安远门,但天公并不照准而下起雨来,于是只得作罢,回去休息。

Day 1 1/2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秋兴八首》其五,杜甫

那么,依着《秋兴八首》的顺序,第一站便是大明宫。从酒店向北不到半小时的步行时间,穿过西安站就能抵达。

西安站的南广场。上一次来到这里,已经是十三年前的旧事了——这个说法似乎有些奇怪,毕竟按年龄来讲我应该还算青年才对。可也的的确确是十三年。《兰亭集序》说“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如今看来却也并不尽然,否则,我又为何失去了当时那蓬勃的兴致和好奇的目光呢?

站在跨越铁轨的人行天桥上,便能望见宏伟的丹凤门。自然是新修的。这一趟旅程里面,年头大的不多,尚有火气的不少。不过也罢了,是新是旧并不值得在意,对于我这样普通的游客而言,是否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反倒更为重要。古的自然好,可若也能从新的中窥见昔日的风华,那又有何妨呢?

丹凤门后的御道广场尚,有这么一座微缩模型,煞是可爱。

站在含元殿的殿址上,向南望去的丹凤门与向北望去的宣政殿。当然,这几大殿都只有夯土地基留存了,也就是开头所说的“大土丘”。对于不熟悉的读者而言,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以及后面的紫宸殿——虽然这么说似乎有点“爸爸像儿子”般的倒果为因——大致按照故宫的天安门、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来理解即可。遥想当年的蓬莱,如今的土丘,不由想起刘基所述歌楼舞馆之为碎瓦颓垣、琼蕤玉树之为荒榛断梗,当为之一叹;但不得一见那直入云霄奉天承露的铜柱,也的确殊为遗憾——虽然杜工部大抵也没见过便是。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从含元殿向悲,首先参观了地下的大明宫博物馆。无意间看见杜工部祖父的应制诗,那既然这么巧,就姑且拍一张记录一下吧。

之后是宣政殿和紫宸殿的殿址。前者无甚可说,不过殿址上长出的几株树却颇有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又革故鼎新之感。紫宸殿殿址上用钢铁骨架搭出的大殿形状却颇为现代,可称艺术。

一群喜鹊。今昔对比,的确令人扼腕。难怪称“殿狎江鸥,宫鸣野雉”为亡国之兆。

来到了太液池。于是加拍一张尘,是为打卡。

最后是玄武门,只不过是内侧。姑且可以在此立一碑,上书“李逆建成李逆元吉殒命处”。

然后,就来到了下午。

Day 1 2/2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秋兴八首》其六,杜甫

下午,去了曲江。杜工部写了不少关于曲江的诗,其中也不乏七律,然而多是春季:“一片花飞减却春”,“桃花细逐梨花落,黄鸟时伴白鸟飞”,以乐写哀,实在令人感同身受。这次秋季来,多少也还是有一些遗憾的。取舍之间,也只能期待下一次了。

曲江之景,无可多说,看图便是。

浮北阙以光定,写南山而翠横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
芙蓉苑里起清秋,汉武泉声落御沟

倒也有几副对联,挺有意思,记录了一下。特别是最右一副,立刻便联想到了“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一联。

当然还有曲江亭,自然要拍一张。可怜那块石碑背面放了垃圾桶,刻的赋已被污去大半。

这几座桥虽然是新修的,但也可为一观。左右两座分别以曲江源头命名,中间一座则显然是为了凭吊屈原。不过我却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在这里纪念。

然后是一些零碎的风景,姑且一观。只不过我很喜欢左图这个视角:古今一体,兼容并蓄,这也是西安的魅力吧。

最后是打卡。

Day 2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兴八首》其七,杜甫

第二天去了昆明池。昆明池和后面将写到的渼陂湖对我来说是个新地方,先读了《秋兴八首》才知道此地。因此也没什么可多说的,直接记录吧。

进门就是这么一个大雕塑。看来西安的审美还是有一些独特的。

昆明池真正的大门会让上面那个雕塑入镜,所以还是免了吧,姑且用这个代替一下。

一些池景。可惜当天是阴天,不过也别有一番萧瑟秋日的风味。

“石鲸鳞甲动秋风”。虽然原来的那条石鲸一定不是现在寻常印象里的鲸鱼,但这一个新的怕是更弗如远甚。

不过这副对联我很喜欢:“阅史沉吟眼底纷争皆梦幻,临湖啸傲胸中块垒尽烟云”。

喜鹊雕塑,很可爱。不知这么装饰的灵感是否来自于卢沟桥。

可惜在昆明池忘记拍尘了。

Day 3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今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其八,杜甫

转眼就来到了最后一天,去渼陂湖。这次从西安站出发,半小时高铁到鄠邑。

从西安站南广场进站,候车层东西分别展有新旧车头,此间含义不言自明。、

左图是候车室内部,让我想起了北京站,但却比北京站更胜一筹;右图为检票口的电子大屏,有些喜欢这个设计,尤其是中间的那个电子时钟,很有意思。

渼陂湖的景色。天气不错,水面如镜,拍了很多类似的照片。

湖旁有一座云溪塔,典型的佛塔,果然地图上说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云溪寺。只是对联有些平了:“登塔凌霄不惧浮云遮远目,抚今追昔直将浩气挂长天”。

这一首诗本身应该算是《秋兴八首》中我最喜欢的一首了,只可惜渼陂湖太小,又有一半没有开放,略有些失望,只好打卡走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便只能这样了。但果然还是想看看当年的气象啊。

在湖旁时,天公不作美,南面层云叠嶂,望不见秦岭,只能在车站补拍一张,聊以自慰。

隐约觉得这样笔直的铁轨向远方延申、最后消失于苍翠秦岭之中的构图会不错,但拍出来却有些失望,安全原因,角度还是有些差了。

那么,这次旅行就是这样,之后是一些杂图。

Day ?

道法自然参天地,德育万物贯古今

顺路去湘子庙看了看。湘子,韩湘子,韩愈他侄孙,《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的那个湘。不过这大城市里的观和深山老林中的确实不太一样,在嵩山逛的观更不食人间烟火一些。

按律赏罚功过神人共鉴尔无需心惊
以法纠察善恶天地不私汝何必胆颤

不过道观中类似的对联我向来很喜欢,很有特色。

在西安,果然还是要拍一拍钟鼓楼和城门吧。

西安站的天桥居然可以直接窥见西安站内部,火车迷想必能在这里候一天吧。

去鄠邑当日,天空中的卷积云。

鄠邑的城隍庙。外侧的对联:“阳世善恶皆由己,阴间报应放过谁”,里面的经典的“你也来了”,和最内部的对联:“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罄韵唤回苦海迷路人”。

西:瞻紫
南:揽胜
北:拱极

西安的钟楼只可远观,鄠邑的钟楼却能近赏。东西南北的匾额均不同,上图是东侧“迎旭”,西南北分别是“瞻紫”,“揽胜”,“拱极”。旭日东升,是为迎旭;落日西照,晚霞将退未退之时,天地尽染紫色,是为瞻紫;南面秦岭,是为揽胜;北望紫薇,天道诸星日夜流转,则是拱极。真是浪漫。

道冠古今,德律天地

鄠邑的文庙,现在的文物管理所。虽然未能进去,但好在也有一个魁星门可供一观。

酒店给了一小盒白茶作为伴手礼,仔细一看居然产自上海,这下也算是带你回家了吧。

那么,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