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这一篇,与其说是某种圣地巡礼,倒不如说是游记。不过决定去扬州看看的原因,也只是为了去拜谒一下江主席的故居;决定去镇江,也就是看着离扬州近,再加上北固楼在镇江罢了。但是,足足两天时间,只安排了这么两处地方,似乎又有些太过富裕了,所以又随便走了走逛了逛。因此,这大概也算是某种圣地巡礼吧。
出发去扬州,是在端午假期的第二天。早上九点从虹桥出发的高铁,也算是一个比较舒服的时间了。

在去往扬州的路上,看见了这么一座被漆作如此的冷凝塔,挺有意思。
到了扬州,先去了酒店入住,然后去同学推荐的共和春要了一碗长鱼面,一只蟹黄汤包,一份瓦罐汤。味道确实不错。

去酒店的路上看见了这么一个雕塑。雕塑本身有些一言难尽,姑且只拍了一下介绍。正巧最近正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读《文选》。

随后就步行去了东关街,拜谒江主席的故居。故居内部不许拍照,因此只留了这么一张照片。内部的东西不多,故居也不大,一小时就能看完。
看完之后,方才下午一点。看了看地图,想到时值端午,既然没办法去湖南凭吊屈原,那么便去史公祠看一看吧。

出东关街前,看见了这么一座爬满了爬山虎的建筑。
从东关街往北,走不了多远就是史公祠了。史公祠藏在一个十字路口旁,稍不注意就容易错过。在这里参观不需要预约,只需要刷身份证就行。进门时,隐约听见门口导引的工作人员说“又来一位……”但是不重要了。关于内容,无需多说,这里也只是简单记录罢了。

即使是端午,来这里拜访的人也很少,因此我也得以细致的参观。第一进便是飨堂。两副对联分别是:“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和“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
两侧有许多碑刻,虽然是近现代人留下的,但也并非没有值得驻足的作品。比如:


往左,是祠堂。

祠联是“一代兴亡关气数,千秋庙貌傍江山”。上图中门口的对联被挡住了,好在凑近了拍了两张:


从飨堂往后,能到史公的衣冠冢。可惜来此参观是临时起意,没能带一些能用以拜祭的东西。

此外,还记录了一副对联:


参观完史公祠,时间依旧还早,于是溜达着去了两公里外的瘦西湖。瘦西湖要收取100元的门票,但西湖不用,看来瘦西湖的美景要更胜一筹(笑。

在瘦西湖拍下的照片不少,可供放上来讲一讲的却不多。当然并不是因为没什么可讲的,一来笔者文化尚浅,讲不出什么东西,二来也不想写太多的话,三则拍下来的更多是自然风光,更没什么可讲的。索性放上一只水边的夜师傅,囫囵带过。硬要附庸风雅来几句,也只能想到《扬州慢》中的那句“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了。


不过这副对联倒是可以放上来。

游览完瘦西湖,本想去看看背后的大明寺。可惜入寺要收取门票。想到已经五点了,已经有茫茫细雨飘下,而且还有同学推荐的麻辣鹅要尝,加之走了一下午也有些疲乏,于是就此作罢,只好“无钱莫入山门”了。留下这张在远处拍摄的大明寺的塔,就算我参观过了吧。

第二天早上起床赶动车去镇江。等车时拍了一下酒店附近的文昌阁。扬州的确是积淀已久文化昌荣,古迹随处可见。

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个配色的复兴号动车组,挺好看的,拍照留念(的确是蓝金)。
出了镇江站,雨依然没停。看了看地图,想来北固山估计也不需要花多久的时间,于是先向北溜达到西津渡,然后沿着长江走到北固山。


左图在西津渡古街拍摄。右图在哪忘了,好像是江边吧。西津渡古街虽然说古,但也并非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古城”,而是的的确确有真东西的,比如英国领事馆的遗址。于是便想起了课本上的知识。

很巧,在江边看见了两位夜师傅打架。


到了北固山,便登一登北固楼。

扬州方向。“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往东的风景。可惜人困马乏,去不得了。于是草草看完北固山上的其他景点,寻了一地休息,然后乘晚上的动车回上海。

其实本想再去烈士陵园看看,可惜关着门。

没想到回上海的动车竟然是一路从哈尔滨南下的。
那么,就是这样。
Comments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