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1年12月25日,上午九点58分。距离下午的代数考试还有4小时32分。理论上说,我现在应该在复习,看看定理看看题,而不是在这里写什么随笔。

但是——理论上讲当写下上面那一行文字后就应该接“但是”——理论上讲,是接一个表转折的连词,而表示转折的连词不止“但是”,“但”、“可是”、“却”、“然而”,等等——但是go fuck yourself。总是考虑那么多“理论上”,总是在想“我应该怎么样”,这应该写“但是”,那应该“复习”,这应该看看“场论”,那应该读读“论文”……但是——您看我又说但是了——我究竟是想要的是什么呢?应该怎么样和想要怎么样,可不是同一个概念。

但是——看来我是绕不过“但是”这个词了,可是换成其他的——您瞧,这用了“可是”——也无非是想表达那个意思而已,也就是说,看来我是绕不过“转折”了——但是,绕了这么一大圈,我已经忘记了最初那个“但是”后面要接什么了。不过这样也挺好的,很多时候也就是这样,在无穷无尽的“但是”中迷失 了方向,忘记了最初的起点,只知道跟着“但是”前进——甚至不能称为“前进”,称之为“绕圈子”比较合适——最终,最终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毕竟我也还没走到最后。但至少现在,就已经是这样了,一段话用那么多破折号,一篇文章写了那么多“但是”。

也就是说,总是在“应该如何”与“想要如何”之间打转。或言,如果“想要如何”,不就“应该如何”吗?这两者是一体的,前者决定了后者。或许是这样吧。但若“想要如何”是现阶段没法实现的呢?是空想呢?是触碰不到的浩瀚繁星呢?那是当然,您自然会劝我放弃这些不切实际的妄想。可是,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楚辞·卜居》

总之也就是这样。这份感受不知道怎么描述,也只好厚颜无耻的暂借屈原之口表达了。我也知道,自己无法与他比肩,或许用“比肩”这个词都不太好。也就这样了吧。

我究竟是想表达什么呢?希望读者不要误解,虽然引用了上面这段话,但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如果它真的有什么中心思想的话——和国家大事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我也并不过分忧虑这一点。和以前的文章一样,只是无意义的自怨自艾罢了。而即使是这样的自怨自艾,也不会有多少人看见。当然,也挺好的。说到底,只是在无穷无尽的思考中迷失了方向罢了,的确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想写下来的是否写完了呢?想表达的是否表达清楚了呢?我想是没有的。但,也就是那样吧,这也是我时常想到的:反正想说的时候说不出来,即使到了嘴边,也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一般将它挡住;积蓄的感受无法表达出来,到了最后反而如同体内的结石一般,继续阻挡其他感受的表达。当然,也大抵是文笔所限罢了。这样看来,我也的确不适合文字创作,哪怕像这样随便写点什么也不太行。心中如有千斤重,下笔却只一行。

正如上一篇随笔所写的那样。有时常会想,在白山黑水之间,当凌冽的寒风拂过松林与河水时,究竟是怎样一幅画面;如果我居住其中,是否会更高兴一些呢。但至少在内心的深处,我很明白,我想要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寒风罢了。

“寒与冷”,看来从高中开始就是我的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了。老样子,用一句话作结吧。

如在黑夜中  被熄灭了星空
荒原上看不到尽头
只有这一路相随的孤独
是我黑暗中唯一的盟友
如在寒风中  被浇灭了篝火
残余的温度也被夺走
已不能分清颤抖着的身体和心哪个更冰冷
视线渐渐模糊
一路上我都在追逐什么
这些渴望哪个真属于我
他人的期待不过是我的枷锁
一路上我都在为何人拼搏
这些目标哪个真适合我
……
——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