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之前:事实上,对于不到一周就又来发布一篇随笔,作者本人也感到有些不太好。是否有点太水了呢?是不是应该更新一点数理相关的东西?但不管怎么说,今天是元旦,写作本文的时候刚刚进入新年没多久,考虑到去年的元旦也发布了一篇类似的文章,那就循旧例在凌晨写一篇吧——虽然把只发生过一次的东西称作旧例有些可笑。人,本来就是一种喜欢循旧例的生物,即使是在那些喜欢新生活的人中,也一定有一些多年保持的习惯。这种旧例,其他人往往称之为“仪式感”,即使不是通用的规则。这样的旧例,往往也没什么意义,只是人在混沌的世界中找到的一点微小的确定性罢了,但却让人有一种处在熟悉的环境中的错觉,给人一种虚幻的安心感,就像是黑夜中点燃的小小火堆一般,即使无法照亮整个世界——甚至连十米外的世界都处在黑暗中,不知隐藏着什么危险——也能令人感到安心。
再说点和本文有关的东西,虽然也只是一些简短的碎碎念而已。本文写作于凌晨0时-1时,关于这点想必读者在阅读正文时也能看到。本文写作之时,刚和朋友游戏跨年,在pvp游戏里好赖取得了新年首胜——但按这游戏的分房机制来讲,并不是多么光彩的胜利,但就这样吧,就认为它是个好兆头好了。但当游戏结束,万籁俱寂,一切回归平静时,才想到,新年的确是到了。一年的开始,或者更严格的说,现行历法中一年的开始,应该写些什么纪念一下;而对我而言,四无人声的凌晨,窗外是浓稠的黑夜,这样的环境再适合创作——如果这玩意也能被称作创作的话——不过了。当然,考虑到舍友的情感,本文是作者躺在床上用手机写的而非劈里啪啦敲着键盘创作出来。不过这对之前所说的影响微乎其微,嗯,至多是个二阶的微扰。本文快写完时,作者已经有些困了,或许最后几行文字就是睡梦中写下的也说不定?但即使是困意,在本文写作时似乎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这一点很有趣。
以上大概就是要补充的一些碎碎念了,算上这三段文字,本文大概是这个博客中第一篇突破2.5k字大关的文章了。要说和本文没什么关系吧,也不太对。但终究还是放在正文的前面。那就这样,正文从下一段开始。

那么,按惯例,现在是2022年1月1日凌晨0时13分,星期六。如果按照公用的历法计算,再加上中国通用东八区的时间,这已经的确是新的一年了。但如果按照格林尼治时间算,还有八小时左右才到新的一年。当然,这和我没什么关系:毕竟我也不住在英国。此时此刻,我的确可以说,新年到了。
如果过分纠结时间的话,又不禁要问,我们所庆贺的这个元旦,它的合理性究竟在哪呢?从现代人的生活上看,选取哪一天作为一年的起始似乎是对称的,每一天都不比其他日子特殊。如果我规定一年的起点在六月一日(当然,这样这个六月一日或许就要被称为一月一日了吧),似乎也并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人们依然在一月一日这一天庆贺新年,农民依然按时令播种,工人依然按计划上班,社会依然能有序的运行。这么来看,或许选择近日点远日点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时候作为一年的起点或许还更具有意义:在天文或者力学上,它们至少都是自然地特殊的点。当然,考虑到地球运行轨道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封闭曲线,如果选择这些点作为一年的起始的话,或许就要面对长度不恒定的一年了。仔细想一想,或许也挺有趣的,但肯定很麻烦。如果真正追溯地球的起源,并将那时作为一年的起点的话,或许是一个更加自然的定义。当然,这已是不可考的了。那么,像现在这样,随意地抽一天作为元旦,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可取的。
按去年的惯例,我似乎也当在对去年的我的批评中流下悔恨的泪水了。回去看了看去年此时写的文章,行文思路竟惊人的一致,不可以不说真不愧是我啊。那么,今年是否有任何进步呢?我想是没有的。去年今日的哀叹是否还会重复呢?我想是会的。是否仍然觉得过去的自己就是个傻逼呢?总是这样没错。不过,这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我想我这个性格估计是没法改了。昨天上午考完了场论,自己很感兴趣的一门课,可惜并不会写试题,重整化的过程完全搞不懂,最后也只是草草算了算树图完事;下午天体物理中的辐射过程也结课了,是去年,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门课。而自今日始,十二天后又要登上回家的火车。一年过去了,学业上的确没有过多的长进。上半年的已经说过了不想再重复,而下半年呢?我真的学到了什么吗?是啊,每一次的作业我都写了,大概也写对了,但我真的会了什么吗?就是这样,总是荒废每一寸的光阴,如诸多著作描述的那般,空有美好的愿望,却没有做出改变的勇气和动力,只终日沉迷于无谓的幻想罢了。
人际关系上呢?还是一如既往的糟糕。和室友不同的作息是早已埋下的隐患,只希望在下个学期结束前不要爆发。和其他人之间的交流也感到有些困难,除非讨论一些客观的问题,否则总是难以相互理解。新的朋友呢?如果不是恰好上着类似的课,或许并不会结交上,但也只是建构在舍友的关系上而已。如果不是一早就面熟了,想必也不会结交上。总而言之,一塌糊涂。当然,或许那种强社交的生活并不是我所期望的。有那么一两个朋友也就够了,大概吧。我想我还是更适合一个人坐在书桌前窗台旁的类型,大言不惭的说,就是“悟言一室之内”的那类人。之前所说的那个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但这也并不怎么重要了。这种问题并不值得过多的操心,就让混沌的混沌吧。
写到这里,还是不由得心疼读者——如果有读者的话——看了那么多篇文章,不是不带感情的数理就是全是黑泥的随笔。就连这一篇,也是一样的基调。在每篇随笔中呢?虽然文字不太一样,但翻来覆去还是那么几句话,无非是对自我的厌恶与怀疑而已。看了这么多,真是难为读者了。而就作者而言,也感到有些厌烦了。这么倾倒重复的黑泥,有什么意义呢?不真正付诸行动去改变的话,黑泥是倒不干净的。自怨自艾没法改变任何事情,这样的道理我的确明白。那么我继续写这些东西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将博客和读者当成我的树洞呢?还是希望借此能做出些改变呢?还是单纯的想借这样的文字刺痛自己,以获得“你看,我的确在反思了”这样的虚假的安慰呢?或许都有吧。但不管怎么说,能写到这里,我也的确不由得更认识到了我是个怎样的人。对自我的批判与扬弃——虽然与实践不能有效的结合——也有些些微的效果。
那么正好,已经一点一十一了。就这样吧。虽然还有很多碎碎念,但如果要写出来也未免过于费事了。如果明天早上,哦,今天早上,发布这篇文章时还能想起来,那就再添上,想不起来就算了。反正也都是些不足为人道的碎片罢了。好了,呼吸的空气已也经开始变冷了,也许是时候睡觉了。那么,新年快乐,祝我,也祝亲爱的读者。虽然不太可能,但也希望自己能摆脱无谓的幻想,做出些微的改变吧。就这样,这就是今年的元旦。
Соловей, склонив головку,
—— Сулико
На кустах своих свестл,
Словно ласково ответил:
" Угадал ты, это я."
Comments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