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三——礼佛

发布于 2021-02-18  88 次阅读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

今日随同父母和姑妈去城北法雨寺烧香拜佛,颇有些见闻,随记如下。

法雨寺——在当地居民口中,多唤此地为天子殿——位于涪陵城区北部的山顶上,俯视长江,雄踞一方。自山脚拾阶而上,常见香客信众所献的造像,以菩萨为多。寺庙在前几年重新整修了一番,看上去也可谓金碧辉煌。在我的印象中,寺庙有三座大殿,供奉着诸如如来佛祖、四位菩萨等佛教人物。我并不信佛,也无心去了解相关的轶事典故,说实话也并不认得这许多造像。这法雨寺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也就是这的馒头特别好吃了。此外还有附属建筑若干。而在山门右侧,有一处名唤“神仙洞”的地方,也供奉着诸多造像,似乎也归法雨寺管理。平日此地香火繁盛,若遇菩萨生日等大日子,人流更多——依稀记得四年前高考时,班主任还开玩笑说去天子殿拜一拜。

当然,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寺庙不能开门迎客,平日里只好紧闭山门。这几月疫情渐缓,又开放了神仙洞供信众参拜,今日我们去的就是此处。

从公路开车前往法雨寺。接近寺庙,售卖香烛的摊贩也多了起来。为了增加销量,这些摊贩提供了免费的停车位——多数也就只能停两三辆车而已。虽然没有强制要求停车必须买香烛,若你在他家的停车位停车,便也不好意思去别家的摊位上买了。当然,寺庙本身也出售香烛,至于寺庙和这些摊贩之间有没有什么协定,还是只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法雨寺的山门也重新装修过。朱漆的大门,金色的门钉,辉煌灿烂。山门两侧的墙壁上浮雕着龙纹,枋上也以金龙装饰。不得不说,这个山门倒也给人几分清代大殿的感受。门上有飞檐,以斗拱支撑。当然,这重新建设的山门不会是木结构,所谓的斗拱也仅是个装饰而已——一些斗拱甚至没有和屋檐贴合。

由山门进入,是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从佛像背后向上是去往正殿——由于疫情关闭了,向右则去向神仙洞。右侧正好有寺院开设的售卖香烛的窗口。负责销售的似乎是寺院的义工。这位义工约莫五六十岁,应当是位十分虔诚的信徒。依她所说,来这里烧香的都是善人,在这烧香既能保得自己幸福美满,又能促进世界和平,当然,还有早日结束这疫情。她为所有购买较多香烛的香客念经。据她所言,这是来源于金刚经的一段——当然是不是我也不敢断言。仔细听来,无非是什么“般若波罗蜜”之类的梵文,中间还夹杂了诸如“一祝幸福美满,二祝财运兴旺……十祝世界和平”的祈愿。

下得数级台阶,便来到了神仙洞。所谓神仙洞,也不过是个进深不过5米的小洞,外有一小块空地。或许只是最开始有人在此供奉神像,民国时又有某书法家在附近题刻(这题刻现如今还成了文物加以保护,虽然常有迷信的人去抚摸以祈求好运),方才逐渐香火兴盛起来。如今,这里的神像已无法在洞中全部放下,在洞口也供了许多。寺院为此还依山修建了廊道以庇护神像和香客。这廊道则以梅兰竹菊绘枋,以朱漆漆红柱子,亦十分美观。或许是因为如今只能在此供奉的原因,人流众多,倒也算得拥挤。

依那位售卖香烛的义工所言,先点烛吧。同样由于香客众多,放烛的架子满满当当,后来的烛已无法再放上去。为此,专有一位义工负责从架子上取下正在燃烧的烛。这位义工显然是一位虔诚的信徒,她一边念着“阿密陀佛”(不是笔误),一边快速的从架子上取下一支支烛——这些烛或许只燃烧了数分钟而已,就这样迎来了被熄灭的命运。她同时向周围人讲述着点烛的作用,如为佛祖菩萨提供力量,祈愿世界和平,所谓新冠疫情就是病魔出世,点烛能超度病魔和世界上因此逝去的人,正因为人们的信仰疫情才能控制住,佛祖菩萨就在身边,只是我们无法看见而已之类的(这倒使我想起来车库中的喷火龙)。点完烛则点香。按要求是要将香平躺着燃烧,即所谓的“睡香”。旁边的香炉中,被信众们奉献的香正熊熊燃烧。

最后拜神。这里的神像虽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其一是进门的一尊高大的关公像,其二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财神爷像,最后是常见的观音像。此外,也有弥勒、佛祖等的造像,但也不多。能在一处看见佛道两家的神像,还能看见民间信仰,也是十分稀奇了。

准备离开时,姑妈还没拜完,因此稍作等待。大而观之,来这里烧香的人既有三五十岁的“成功人士”,也有二十多岁的青年,亦有十多岁乃至几岁的儿童。这些青年儿童大概或是自己来的,或是被家人带来的。但也有一位看上去十多岁的女孩正虔诚的跪在关公像前,不知许愿了什么。这里的义工多为五六十岁的女性,但有一位二三十岁的,看上去十分显眼。

最后离开时,依家庭惯例购买了一袋馒头,味道果然不错。回望去,一只奶牛纹的小猫轻巧的在人群中穿行,不知在寻找着什么。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国际歌》